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从业时间不长,但在调查报道之外,本人写得人物报道数量是最多的。有乡下的老头、老太,也有城里的达官贵人,有唱昆曲的先生,也有从事学术工作的学者。

奇怪的是,我认为我写得较为满意的两篇人物报道,恰恰是众人诟病最多的。一是王功权专访《商人公民王功权》http://magazine.caing.com/2011-01-28/100222080.html,众人诟之,感性太多,过于接近采访对象。二是在冰点时,所写昆曲大师汪世瑜专访《折扇一开,半个世纪》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0/0512/20/142_27275636.shtml,众人诟之,节奏太慢,不知所云。

我的老师、“冰点三驾马车”之一杜涌涛,以人物报道见长,为新入冰点的新人授课之际,讲授《写好人物的十四点提示》——  一是写人物就是写个性;二是写人物要突出人物的某个侧面;三是人物报道切忌写成人物小传;四是学会用故事和细节刻画;五是人物报道切忌仰视被采访对象;六是我们不要做被采访人的传声筒;七是一个好的人物报道通常用三种方式交叉写作来完成;八是把人物置放到特殊场景中去表现;九是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使用;十和十一更小,我觉得在写人物方面要追求细节;第十一就是引语后面一般会有“他说”或前面有“他说”;十二是尽量少用小标题;十三采访一个人物要采访二十个人,最少应该采访十个人;  最后一个问题,也是最难的问题,好的记者要培养自己独特的风格,找到适合自己的文体。

每次开会,老杜均会对几位新人的人物报道进行点评,按照他的标准,我这一短文《乡村老人戏说新闻联播》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62f771ce0100fx24.html  是唯一一篇得到表扬的。就像章子怡曾渴望李安的拥抱一样,此文就是《卧虎藏龙》拍摄结束时,那一个来之不易的拥抱。

至于昆曲大师汪世瑜一文,我曾在会议上和众多老师拍板。他们说,节奏太慢。而我坚持,此人就是深度内敛,文雅细致,眉目间芳华流露,怎可用快速的节奏来刻画一个“慢”的人物?

写文就是写采访对象本人,那么文章的基调、语言、文采,甚至一字一句,均要符合人物的气质。之所以拿出《商人公民王功权》一文,我着实认为此文并不失败,相反,在写王生的一系列专访中,这是最贴近其本人性情的一文。在“私奔”之前,我不敢言,而在“中国温莎”横空出世之后,我戏言,将以此文为我记者生涯里的代表作,皆因14个小时的采访、深谈,尽管“过于感性,有溢美之词、不够克制”。

窃以为,好的人物报道,不是记者个性的体现,而是采访对象个性的诠释。之前,我迷恋法拉奇,文风咄咄逼人,个人风采辗转其间。现在,我宁可做一个有语言风格,但将个人置于幕后的记者。这才是一种职业本能吧。

 

 

 

 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周凯莉

周凯莉

15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媒体人 专栏作家

文章